天津瑞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询盘

语言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立即联系!

工艺革新——一体化生产模式如何重塑电解镍的需求格局

2025-09-15
不锈钢冶炼工艺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影响着上游原材料市场的格局。近年来,“镍铁-不锈钢”一体化生产模式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解镍的市场需求造成了结构性冲击,成为行业演进中显著的趋势之一。
传统的不锈钢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电解镍 + 废钢”作为原料在电弧炉(EAF)中熔炼。这一模式严重依赖高品位的硫化镍矿经火法冶炼和电解精炼产出的纯镍板(电解镍)。然而,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开采成本的上升,占镍资源储量70% 以上的红土镍矿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体化生产模式正是基于红土镍矿。其流程(RKEF工艺)为:将红土镍矿在回转窑中干燥预热后,进入矿热炉进行高温熔炼,直接生产出含镍量约 10%-15% 的镍铁(FeNi) 水。这种高温液态的镍铁水无需铸锭冷却,直接运输至旁边的AOD精炼炉中,与废钢等原料混合进行脱硫、脱碳等精炼步骤,终冶炼成不锈钢钢水。
这种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成本优势:省略电解环节:省去了将镍铁加工成电解镍的高能耗电解过程,大幅降低了能源和人工成本。利用液态热能:液态镍铁水的物理热被直接利用,减少了二次熔化的能源消耗。原料成本低廉:红土镍矿价格远低于电解镍。因此,对于生产常规300系不锈钢的厂家而言,价格高昂的纯电解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印尼和中国广西、福建等地的大型不锈钢生产基地均采用此模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解镍被取代。它正从“大规模主食”转向“调味品”,更多被用于生产无法使用镍铁的超纯、特种不锈钢,或用于调整钢水成分。工艺的革新,正驱使电解镍寻找其新的、更的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