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钯催化C-C偶联(如Suzuki、Heck反应)需昂贵配体且对氧敏感。电解镍的优势在于:
低价态活性:Ni⁰易于氧化加成(如芳基卤代物活化能比Pd低30%);
电化学调控:通过电位精确控制反应路径(如-1.2 V vs. RHE选择性生成联芳烃,-0.8 V生成烷基化产物)。
碳-杂键形成:
Ni催化电羧化:CO₂与溴苯在Ni阴极上直接合成苯甲酸(收率92%);
C-N偶联:Ni(II)/双吡啶络合物催化芳基氯与胺类反应,无需传统氧化剂(JACS, 2023)。
不对称合成:
手性Ni-双恶唑啉催化剂可实现α-酮酸的不对称氢化(ee值>95%)。
副反应控制:Ni⁰易形成纳米颗粒导致非选择性催化,需添加联吡啶等稳定剂;
规模化反应器:传统电解池传质效率低,微流控电合成技术可提升产率30%。
连续流电合成:拜耳公司已实现Ni催化芳基醚的公斤级生产,成本降低40%;
生物质转化:Ni/碳毡电极可将木质素衍生物转化为高值芳香化合物。
光电协同催化:可见光激发Ni配合物实现温和条件偶联;
计算化学指导: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Ni催化剂的配体效应。